今天是:
E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信息公告

图片新闻

学术动态

校企合作

教师系列报道

学生风采

教学内容设计的体会


发布日期:2016-03-30 浏览数:


       讲课是一门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一个艺术家的。比如有的老师性格有点内向,不太会表达,不太善于与人沟通,就更不用提风趣幽默地讲课了。这样的老师,是不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老师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通过多与人接触,勇敢地述说自己的观点,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来提高自己讲课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来弥补语言上的不足,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教师。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自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如何明确教学目标呢?
首先,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进度等基本要求,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师讲一门课,尤其是一门新课,看教学大纲能最快、最全面地掌握整门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进度安排以及重难点。
       其次,看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对象对一门课程的教学预期是不同的。以《电工学》课程为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他们的很多专业课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食品专业的学生认为《电工学》只是一门通识课,和《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课程一样,只要简单了解即可。所以,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预期是不同的,我们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最后,教学目标具体化。除了教学大纲上的总体目标外,每课时、每单元都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这就好比带学生去野外活动,学生已经走得很累了,他们很想休息,如果你还要求学生加油走,快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而如果你说:同学们,大家走到前面那棵大树旁就休息,好不好?这时学生肯定一下就走得快了。这就是目标的激励作用,因为目标明确、具体,可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第二,教学内容要取舍。很多老师的讲课是严格按照教材,教材里有的,都讲,教材里没有的,那老师讲课也就没有。这样备课更为轻松,学生也更方便按照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内容庞杂,过于按部就班,缺乏惊喜,很难让学生印象深刻。因此,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教学有特色,而不是教材的复读机。
       先谈教学内容的“取”。取自于教材,不限于教材。教学内容选取的第一原则是根据教学大纲中提到的课程重难点选取。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教学的内容,瞄准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疑点、错点。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我们不能局限于选定的教材,还要多查阅其他参考教材,其他教学资料,找出这些参考资料对知识点的引入、讲解、释疑、反思等方面与教材不同的地方,结合这些材料,设计最合适的教学内容。
      再谈教学内容的“舍”。教材追求内容的全面系统性,讲课对全面性、系统性没有这样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追求“少而精”。有些知识点学生早就学过,比如为了内容的系统性,《电工学》里会讲到电阻,欧姆定律,电源开路、短路等知识,但这些学生在中学已经学得比较透彻了。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不讲。另外,还有一些内容太简单,学生只要翻翻书就能理解的,那也是我们在讲解中要“舍”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文人画非常讲究“留白”,我们在教学中,也要记得“留白”。目前教学的主要媒体是PPT+投影仪,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PPT的制作就显得非常关键,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靠PPT展现,再通过语言阐述表现出来的。PPT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记得舍弃刚刚提到的一些教学内容外,还要记得留白:第一,给学生的信息绝不是越多越好,在内容上要留白。每一页PPT上展现的内容不易过多,真正让学生领悟和掌握的内容不要超过两点,这样才能重点突出,学生才真正能看进去,听进去。第二,页面布局上要留白,要做到能用图表示的,就不用公式,能用公式表示的,就不用大段文字。那么大段要讲述的文字放哪里呢?放备注里。那是给老师看的,学生只是听就够了。
       第三,教学效果要反馈。教过几轮的老师会发现,学生不懂的总是那么几个地方。为什么问题总是出在这里?教师要对教学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学生的反馈,修改甚至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这不是一个一次性的工作,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在教学-反馈-改进-教学这样的一个循环中不断得到提升。下面以电工学为例,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学生学习难点集中在以下几个地方:1、相量法;2、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3、微变等效电路法。为什么学生会觉得难呢?通过进一步与学生交流,总结出原因:1、与学生已有知识建构发生矛盾。比如学生在中学就学过:两个元件串联,总电压等于两个元件上电压之和。但是在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之间不一定满足以上描述。这看上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是矛盾的,所以学生很难掌握新的知识点。在任何课程的学习当中,难以融入学生已有认知体系里的知识点都是学习的难点。2、缺少引入。有些内容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是基本常识,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一直很困惑:为什么要研究?为什么要这样研究?解答学生的为什么,比把内容本身讲清楚可能更重要3、内容本身比较枯燥,缺乏趣味。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能找出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吸收新的内容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四,课堂情境要设计。知识点是不变的,如何设计课堂情境,使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还想听?我结合教学体会,总结了一个套路:起承转合。这本来是艺术创作或者写作文的一种方式,但放在课堂教学上也很合适。
       指知识点的引入。有以下三种方式比较常见:1)单刀直入。开始就直奔主题,适合于内容多、时间紧的教学内容。2)吸引眼球。刚开始不讲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时事热点,或者精美图片,或者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兴趣,再慢慢引入教学主题。当然,这种起始方式更有吸引力一些,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比较疲倦的场合特别有效。3)源于错误。一开始,拿出一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按照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绝大多数同学会给出错误回答。那么学生就会想,为什么错了呢?那是因为缺乏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然后引入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承”,就是接着我们开始的内容,有逻辑、有条理、循序渐进地讲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讲课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体系,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转”,不一定是转折,应该是一节课中教学环节的最动人、最精彩或最有效实现教学任务的片段,是教与学的积极面达到的最佳状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在讲课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的定理和规律,可以是顺理成章推理之下突然出现的转折,也可以是例题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难点。
     “合”,就是一堂课或者一个知识点的收尾部分。比较常见的“合”的方法是对这堂课内容的小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回顾。另外也可以在课堂的最后,对课堂内容做更深入的挖掘,启发学生思考。当然,如果在课堂的开始是问题引入的,那么在结束的时候,可以对问题进行解答,揭示谜底,首尾互相呼应。
       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去体会,去改进。作为教师,如果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经过了认真地推敲和设计,那你带的这门课基本上就是一门优秀的课程。之所以是“基本上”,那是因为即使教学内容设计好了,但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的氛围等等,这都不是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教师在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师  郑朝丹 博士
上一篇:我院辅导员在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 下一篇:陈学文教授应邀做学术报告《Dat...